《1》
要認清一個人的真面目,是很難的。
金庸先生用《笑傲江湖》里的岳不群,生動地給我們上了一堂現(xiàn)實課。
在笑傲所營造的武俠世界里,岳不群,是一位正人君子。不但是正人君子,還武功高強。不但武功高強,還身居名派掌門高位。不但地位尊貴,還長得儀表堂堂。
用現(xiàn)代的語言來描述,就是長得帥,還斯文謙和,還是有錢有事業(yè)的大叔。
這種人如果生活在現(xiàn)代,活脫脫要成為少女和中年婦女之友,被生生撲倒的對象。
在笑傲的武俠江湖里,他確實也靠自己的學(xué)識,地位和顏值,圈了一堆粉。
當時的武林大鱷們,像少林的方丈,武當?shù)牡篱L,還有恒山派的女尼們,都認為岳不群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,謙和優(yōu)雅的白面書生。
有什么壞事,大家都想到是左冷禪做的,壓根懷疑不到他身上。
正是這樣的人設(shè),讓岳不群獲得了極好的偽裝,他從令狐沖手里搶辟邪劍譜,他殺掉八弟子英白羅,他讓大弟子令狐沖出來當替罪羊,最后,連心計超群的左冷禪都斗不過他,辛苦籌謀數(shù)十年,白白為他做了嫁衣裳。
可以說,岳不群能成功成為幕后最大的BOSS,成為江湖人士爭相搶奪的辟邪劍譜的主人,他君子劍的名號和“謙謙君子溫潤如玉”的外表,幫了他太多的忙。
而骨子里,他陰狠,冷血,絕情。
比滅絕師太,還滅絕師太。
《2》
岳不群的真面目,需要到故事的收尾,才會大白于天下。
而一款茶好不好,看過葉底之后,才知道。
這一點,許多茶友都明白了。
然而,僅知道看葉底,是不夠的??慈~底如何看,這當中卻是一門大學(xué)問,如果理解不當,很容易張冠李戴,鬧出笑話來。
譬如,今天就有茶友來問,不是說葉底花雜,不是好茶嗎?那白露茶的葉底如此花雜,為什么大家都認為它是好茶?
一看這拋出問題的姿勢,就知道,這位茶友,看岔了。
把武夷巖茶觀察葉底的標準,生搬硬套,套到白茶身上來了。
只有武夷巖茶,才會去看葉底的顏色是否花雜,據(jù)此來判斷一款茶是否工藝到位,是否火候到位。
而福鼎白茶,尤其是秋白露,它采下來制作完成之后,便是花花綠綠的顏色,五彩色、七彩色,這些都是秋白茶的基本色,不僅白露茶有,寒露茶,立秋茶,都是這樣。
故而,秋壽眉本身就是花花綠綠的顏色,如何能把它本身的顏色,認定為是葉底花雜呢?
秋壽眉要哭暈在廁所。
《3》
關(guān)于葉底的認識,其實,是需要進行系統(tǒng)的解讀的。
比如,什么樣的葉底才叫做好葉底?什么樣的葉底算是很差的葉底?什么樣的葉底算是花雜,什么樣的葉底算是柔亮鮮活.......
就像什么是巖骨花香,什么是香清甘活,這些極度主觀的知識層面,一定要細細的,用標準去一一對應(yīng),才會讓人明白易懂,不至于指鹿為馬。
村姑陳總結(jié)了觀察葉底的四看,從四個方面,去看清葉底想告訴我們的,一泡茶的秘密。
葉底四看之——花雜
說起花雜,有人會說,這是武夷巖茶獨有的。
確實,在福鼎白茶還沒興起之前,花雜,確實是武夷巖茶的葉底獨有的、一種識別好工藝與不好工藝的標志性底色。
一泡武夷巖茶,做好之后,是黑褐色的條索。
因為焙火時為了讓茶葉受熱均勻而時不時翻動,茶葉的條索并不完整。呈現(xiàn)出一部分是整條的,一部分是斷裂的。
再進行包裝之后,這些條索在包茶阿姨的手中,又經(jīng)過一輪抖和揉,斷裂的葉片更多了。
故而,看干茶的條索完整度和顏色,是看不出什么所以然的。
大約資深的專家能看出個三門五道,但大多數(shù)普通茶客,只能看個熱鬧——把蓋碗端過來,裝模作樣細細端詳一番,再放回去。
及至茶葉泡完,我們便能在葉底里,看到茶葉究竟經(jīng)歷了哪些折騰了。
比如花雜,那就是有拼配的嫌疑,有可能不同品種的茶葉拼在一起,有可能同一品種不同產(chǎn)區(qū)拼在一起,或者不同老嫩程度的茶樹拼在一起......
但是,不同茶葉類別,葉底的花雜,指向的是不一樣的結(jié)果。
福鼎白茶,若是秋白露或者秋茶三姐妹里的另外兩款,沖泡后葉底花雜,那就沒什么問題——人家沒沖泡前也是花的好嗎。
但春壽眉和春牡丹,如果葉底花雜,葉片上有大塊紅斑或者褐斑,那就不太正常了,極有可能是渥堆的產(chǎn)物——茶青采下來后,大量堆積在一起,不透氣,悶著,壓在中間和底下的茶青嫩葉,很容易就悶熟了,悶紅了......
蝦生的時候是青色的,熟了就是紅的。白茶葉片生的時候是綠的,熟了也是紅的。
嗯,花雜的春壽眉葉片,像一碗紅燜大蝦。
這是哪個吃貨提出來的?
可不是村姑陳。
葉底四看之——柔韌
看葉底,顏色是第一考量的因素。
第二個,是看葉片和梗的柔韌度。這也是一個硬件指標。
一款茶,無論是武夷巖茶還是福鼎白茶,如果泡了十來沖后,我們拿起一張葉片,輕輕揉搓它,發(fā)現(xiàn)葉片表面居然很容易搓碎,搓爛成渣,那這葉子,出生地就不太好。
好的山場,好的產(chǎn)區(qū),出產(chǎn)的茶樹葉子,是有彈性的,纖維是粗的,葉片表層的蠟質(zhì)層是豐腴的,葉片身體里的細胞是充滿了細膩液的,葉片身體里的輸送管道,是四通八達的。
當它沖泡后,熱水從葉片的毛孔里,進入了原本干癟的葉片細胞中,讓這些細胞充盈,飽滿,釋放出香氣和滋味。
在這熱氣氤氳的蓋碗里,這款茶,算是復(fù)活了。
但是,若產(chǎn)區(qū)不正,茶葉品質(zhì)不行,葉片厚薄不均勻;或者加工工藝不行,葉片干燥程度不均勻;甚至葉片表皮層薄,就會出現(xiàn)沸水沖泡了10來泡后,葉片受熱而燙爛的情況,表現(xiàn)在,葉片極薄,輕輕一搓就碎裂了。
這跟人是一樣的,年輕人,氣血充足,筋骨年輕,韌帶好。
老年人,氣血衰弱,筋骨衰老,韌帶自然不好。
葉底四看之——梗
武夷巖茶,是不能有梗的。
在挑選的階段,就會把茶梗給挑走,只留下茶葉。
而福鼎白茶,是可以有梗的。
一芽二葉的白牡丹,有梗。一芽三四葉的壽眉,也有梗。
茶梗中的膠質(zhì)和纖維素,還是淳度好茶湯的極好來源。
當你喝到一泡泡了10來泡的茶,你就觀察梗。
武夷巖茶的梗,若有,則說明制作的時候工藝不到位,沒有挑撿出茶梗,算是一款粗制濫造的茶。
福鼎白茶的梗,有,自然沒問題。但也要看具體的茶。
白牡丹的梗,就不能太長太粗,太長太粗,那就變成壽眉了,不再算是白牡丹。
在可以有梗的壽眉當中,春壽眉的梗,要細于秋壽眉的梗,這才是正道。若春壽眉的梗,粗壯得比秋壽眉還肥大,那估計這春壽眉,就是夏茶假扮的了。
另外,到了深秋,天氣冷,壽眉的梗又開始短瘦起來了。尤其是寒露和霜降時節(jié),天氣尤其冷,茶樹為了保持體內(nèi)正常的循環(huán),生長得愈發(fā)緩慢。
此時的壽眉,葉片和梗都比初秋時期,要短小一號。
若有人用初秋的壽眉冒名頂替寒露茶,你便能一眼認出。
葉底四看之——蛤蟆背
蛤蟆還真是冤。
好好的一只蛤蟆,愣是被歐陽鋒拿去名號,練成了一門倒立行走的神功——蛤蟆功。
人家蛤蟆是跳躍行走的好嗎?跟倒立可半毛錢也扯不上關(guān)系。
接著蛤蟆的背,又被借用了,借去形容武夷巖茶的葉片上的小氣泡。
好好的一片葉子,吸了水,生成一些小氣泡,便叫人家蛤蟆背——你們起名字,問過人家蛤蟆的意見了嗎?
蛤蟆表示很傷心。
大家知道,武夷巖茶的葉底,有蛤蟆背,算作是焙火均勻的標志。
是好工藝、好巖茶的標志。
但是,很多人不知道,福鼎白茶的茶餅,泡開后,葉片上也會出現(xiàn)不同程度的蛤蟆背,有的時候是一蓋碗里有一兩片葉片有蛤蟆背,有的時候是斷裂的葉片里出現(xiàn)蛤蟆背。
只要是壓餅工藝到位,攤晾和烘干到位的壽眉餅,葉底里或多或少,都會有蛤蟆背。
這是壓制定型時受力均勻,攤晾時晾得均勻,烘干時溫度控制適宜,烘干的時間長度適宜,才能形成的獨有現(xiàn)象。
葉底,是一款茶葉的身份密碼。
是它制作工藝、生長產(chǎn)區(qū)的最佳體現(xiàn)。
我們能從一款茶的葉底里,看清這位制茶師,是否真的愛茶葉,以及,是否真的用心在做茶葉。
好的制茶師,會細心呵護茶葉,故而,好的葉底,是充滿愛心的。
那是一款茶葉,得到過細致呵護的明證。
那是它曾經(jīng)被愛的痕跡。